HTH华体会南都讯 记者黄海林 通讯员钟奇锋 钟文超 在全世界范围内,目前仅在惠州龙门南昆山发现有长梗木莲的野生植株11株。近日,这种极度濒危植物在其原生地南昆山结出近30颗果实,结果率打破了往年纪录,首次达到15%。
据悉,长梗木莲最早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华南国家植物园)科研团队于2003年在南昆山进行野外考察时首次发现。该物种由于缺乏传粉昆虫、雌雄蕊发育不同步、柱头可授期极短等原因,导致其繁殖非常困难,自然状态下基本上只开花、不结果实。
为了促进长梗木莲的繁殖,今年5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和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两个专家团队,共同为盛开的长梗木莲进行人工授粉。大约过了4个月,长梗木莲近日终于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成熟后的长梗木莲果实,大的与百香果大小相仿,小的则与荔枝大小接近,果实形状各异HTH华体会,呈现鲜艳的红色,果皮粗糙并伴有花蕾纹路。目前HTH华体会,这些果实已分批全部采摘完毕,由保护区工作人员收集,并交予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等专家团队HTH华体会,用于繁殖、生态生理发育等各方面的研究。
“长梗木莲原生地位于南昆山自然保护区海拔700~800米的常绿阔叶林中。”据龙门南昆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有关负责人透露,由于往年授粉多由保护区自行完成,缺乏专家技术力量支撑,人工授粉后的长梗木莲结果率并不高,仅约5%,繁殖育苗的成功率也不高。今年,该保护区提前筹划,在其开花季邀请了专家团队到此授粉,结果率得到大幅提升,首次达到15%。
“为了有效保护长梗木莲这一濒危物种,我们通过嫁接、扦插、人工授粉等方式,使该种群不断壮大,不至于面临灭绝。”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高级工程师吴兴介绍,为提高物种保护的有效性,今年专家团队专门对长梗木莲进行人工授粉实验,希望通过探索实践和记录跟踪,提高长梗木莲授粉成功率和种子的发芽率,从而让这一珍稀濒危植物在它的原生地得到最大保护。如今,通过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长梗木莲已走出惠州,推广到了东莞、广州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