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H华体会全球植物园最高规格、最具学术影响力的盛会,被称为国际植物界“奥运”的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在今年,选择了武汉。这是每3年一次的世界植物园大会,第一次走进亚洲,走进中国。这在武汉乃至湖北的历史上,无疑将是令人难忘的一刻。
2002年8月,由黄博士牵头撰写的论文《中国本土植物保育》,发表在《科学》杂志上。这篇论文,不仅阐述了中国本土植物资源保育的战略规划,还首次提出“植物群落保育”的迁地保护理念和策略。
对迁地保护,黄博士打了一个生动的比方:物种的迁地保护,即为濒危植物建一个安全的临时避难所,像是植物的“诺亚方舟”。如建植物园,就是把野外物种在灭绝之前抢救回来,进行大量繁殖,再回归大自然。
这篇论文中的思想,在国际上具有首创性,让世界开始吃惊地认识到,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科研领域,中国都十分重视植物保护。
其后的2004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举办的第二届世界植物园大会上,黄博士作为亚洲唯一的代表,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
在发言中,黄博士列举了一连串让世界不容忽视的事实:中国是植物大国,全球高等植物30多万种,中国就有3万多种,占了全球1/10。而中科院目前拥有12个植物园,引领全国140多个植物园建立植物的迁地保护,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网络,为实现本土植物保护发挥了重大作用。
而在黄博士生活和工作的中国的华中地区,就拥有8000种高等植物。而这些植物,均已被武汉植物园列入保护行列。华中地区,特别是鄂西—川东一带,是世界植物多样性的热点地带,是一个天然的植物王国。
在黄博士主题发言后,武汉植物园不失时机地代表中国,提出了主办第三届大会的申请。这一申请,引起了“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的高度关注。HTH华体会
2005年1月底,植物园保护专家、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彼得·雷文博士,亲临武汉植物园考察。当看到作为中国三大植物园之一的武汉植物园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猕猴桃种质资源库和东亚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苗圃时,美国专家不禁连连盛赞武汉植物园所取得的成就。
在彼得·雷文等国际权威专家支持下,经过20多名评委二轮投票,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终于花落武汉。记者胡彩丽通讯员刘颖实习生杨曼丽
这个吸引了全球89个国家近千名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和政府官员的大会,注定将对湖北武汉的植物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据相关方面透露,截至3月25日,已有978人报名参加这次大会。其中,来自国外的专家726人,国内的252人,是历届植物园大会最隆重的一次。
据悉,本次大会学术委员会主席由英国爱丁堡皇家植物园钦定主任斯狄芬·布莱克默(Stephen Blackmore)教授担任。出席名单中,有世界著名植物学家、中科院资深院士吴征镒,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及总统科技咨询委员会前委员彼得·瑞文(Peter Raven),他同时还拥有中国和俄罗斯等十几个国家外籍院士头衔,以及世界著名植物学家、英国雷丁大学名誉教授伟诺·海沃德(Vernon Heywood)等。
此次大会的主题为“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植物保护的作用”。会议期间,植物园保护国际将讨论植物多样性调查、编目,研究植物多样性的保护、可持续利用,以及加强植物多样性的教育和宣传。
为迎接这批尊贵的客人,大会组织者除安排专家们在湖北进行植物考察外,还为他们准备了丰富的活动:专家们将参观黄鹤楼、湖北省博物馆、东湖风景区及武汉植物园,并观看代表武汉最高水准的杂技表演。相关人士认为,这些嘉宾在武汉和省内考察、消费,也将是一个良好的交流契机,会将中国湖北、武汉的形象传递到世界各地,从而让世界更加了解我们湖北武汉,并将有力地推动湖北省及武汉生态旅游、商业服务等产业的发展。通过举办这次盛会,武汉植物园作为国家核心园的地位将大大得到提升,也将更好地发挥技术和资源优势,立足华中地区并向周边地区辐射,为国家储备多种多样的植物资源。
湖北省政府副秘书长王永高称,这次大会是我国、也是亚洲国家首次主办国际植物园大会,更是湖北、武汉有史以来最大的外事活动。这表明我国、HTH华体会湖北省在生态环境建设、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研究方面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得到国际社会的肯定。同时,本次大会的召开,必将对我国、湖北省和武汉市的植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湖北省和武汉市的国际知名度、拓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加速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据了解,在世界植物园大会开幕前,已有数十位专家早早飞抵湖北。因为,湖北省利川市谋道街头,有一棵树,早已让他们魂牵梦萦。那是一株水杉,一株生长了6个多世纪的水杉。论树龄,它可谓世界之最。
这株水杉高35米,胸径2.4米,冠幅22米,是胸径最粗的水杉母树,故称为天下第一杉。它树干直插云天,犹如擎天巨伞,春来滴翠,夏日葱笼,入秋枯黄,临冬散叶,长久以来被当地土家族、苗族当作“神树”顶礼膜拜。
这棵树是1941年发现的。后经植物学家鉴定为水杉,这一结论一举推翻了当时“水杉早已灭绝”的定论,一时轰动世界植物学界,被称为20世纪植物学上的最大发现。
利川也成了国内外公认的“水杉之乡”。自那以后,国外就源源不断有专家学者不远万里来此探望,很多人竟为它激动得热泪盈眶。
1972年,周恩来将2公斤水杉种子赠给金日成,表达中朝友好情谊;1978年2月,赠给尼泊尔人民2棵水杉苗,并亲手种在皇家植物园,尼泊尔人民选它作“尼中友谊树”。1992年,同志又多次向外国元首提到了三峡附近的这棵水杉树……这棵“水杉王”既是国宝,也是世界之宝。
除利川市外,素有“天然植物园”之称的神农架,也将在此次植物园大会上,迎来最尊贵的来自世界各国的客人。HTH华体会在这个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内,拥有多种“大熊猫级”的植物。如香果树,它是第四纪冰川幸存的古老植物之一,为中国特有树种。另外,一个占地30亩,位于房县神农峡野人谷、野人洞景区内,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的神农架珍稀植物园,也将是嘉宾到访的必经之处。
黄博士告诉记者,为保护这些珍稀品种,目前武汉植物园先后与宜昌市政府共建了三峡植物园,与武汉市林业局共建了素山寺华中珍稀植物保育基地,与鄂西州政府合作兴建了华中中药基地,还积极参与了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九宫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相当于打造了一艘艘拯救珍稀植物的“诺亚方舟”,为保护与研究提供一个个崭新的平台。
“谁有了丰富的物种和特殊的基因,谁就掌握了农业、高新产业和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此次植物园大会的一个重要讨论议题,就是如何拯救及恢复中国野生植物及栽培物种,保护植物的多样性。
20年前,中国正在对三峡的修建进行激烈的论证。那时,武汉植物园的专家们,对整个三峡库区的植物进行了一个完整的调查。他们惊讶地发现:三峡大坝修建后,有三种三峡特有的植物可能会被淹没:疏花水柏枝、荷叶铁线蕨和中华纹母。
这一发现让专家们非常忧心。在接下来的调查中,他们又发现,丰都车前草仅是丰都一个小岛上特有的,届时也会被淹没。
接下来的15年间,专家们对疏花水柏枝进行了一个完整研究。他们将这种植物从野外抢救回来,进行繁殖,再让它重返大自然。荷叶铁线蕨也在这次研究中,得到了极大的保护。如今,这些品种都在武汉植物园得以保留生存。可以说,为了避免三峡大坝修建后对植物毁灭性的影响,武汉植物园做了很大的贡献。
据了解,中国特有植物种为17000多种,其中华中地区分布的中国特有种有4035种,约占14%,这其中,有1591种为华中地区所独有。
而且,华中地区有丰富的稀有濒危植物资源,据初步统计,至少拥有珍稀濒危植物156种。一级保护植物5种,二级保护植物66种,保护植物85种,其中濒危植物39种,渐危植物68种,稀有植物49种;第二批拟保护植物128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225种。
这些濒危植物最大的生存困境,来自于近30年来中国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环境产生了影响和压力。因此,中国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面临灭失的严重威胁。专家介绍,至少有10%—20%的植物处于濒危状态需要保护,比大熊猫、北极熊还珍贵。
黄博士颇有深意地告诉记者,在会议结束后,世界各国的专家们,将在神农架共植一座“国际林”,即参加会议的每个国家代表,每人要种一棵树。“这象征着,全世界要携起手来,保护我们人类共同的朋友,维护我们美丽的家园”。
荆楚网消息(楚天金报)记者胡彩丽 通讯员何连远、李舜报道: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目前各项会前筹备工作完毕。
为举办这次盛会,东湖风景区管委会耗资千万元,对武汉植物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到目前为止,完成了周边4200米天然气管道的铺设和1.1万平方米人行道路的恢复;种植乔木、灌木以及各种竹类、草花等数十万株,新投入10万盆各类鲜花对各大景点进行装饰;并对景观墙、廊柱、房屋维修改造;新设置垃圾筒、果皮箱;还拆除违法建筑、乱搭乱盖、广告标牌,清运沉积垃圾。
来自中科院武汉分院研究生院生物系、武汉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外语系的105名志愿者,已进行了严格培训,将在会议中承担接待和文化交流的工作。
植物园保护国际(BGCI)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全球所有的植物园提供一种途径,让他们能共享信息,了解各自所开展的活动、项目以及任何有益于保护和教育的新进展。